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武汉嘉伦投资

400-882-7178 / 027-82666388
官方微信
主页 > 业内动态 >

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融资支持 国常会释放3000亿红利

日 期:2022-07-01 09:16     来 源:未知
  6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发挥引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
 
  不超发货币是否意味着政策转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都有哪些,又将如何发力?
 
  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筹资3000亿元
 
  对于国常会提出的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政策性金融工具可以简单理解为央行向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放的定向支持资金,这些资金将通过我国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向相关主体发放,专项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开发性项目,具有公共性、定向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对第一财经表示,所谓公共性既指,资金的最终使用对象是重大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项目;定向性是指资金的申请和发放都是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来进行,且主要用于特定项目,具有专款专用特点,不会产生货币再创造,确保了资金的精准滴灌;长期性是指该资金的期限较长,至少3年以上,这主要是为了匹配重大项目的建设周期。
 
  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稳住经济大盘、稳就业保民生有效助力。
 
  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贴息。
 
  “考虑到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由资本金、金融债券、财政担保债券等构成,预计特别金融债将成为政策性金融工具的重要选项。”李佩珈说。
 
  6月1日,国常会还曾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货币政策方面,国常会突出强调了此举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发挥引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
 
  “不超发货币并不意味着政策转向,目前国内经济处于恢复重要阶段,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宽松格局,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利支持。”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表示。
 
  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指出,统筹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今年以来,央行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相继出台了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4月以来上述结构性工具相继落地,而近期未有增量政策落地。在疫情冲击余波仍在、总量货币政策掣肘背景下,预计后续央行将继续运用定向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对疫情受困主体提供重点支持,并且有可能对各项再贷款工具进行增发。
 
  明明认为,后续货币政策的重心将进一步落在存量的一揽子宽信用政策落地生效上,叠加财政政策持续发力,预计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宽信用效果显现和基本面修复趋势下偏弱运行。
 
  周茂华认为,稳健货币政策有望保持适度宽松,注重信贷结构优化,加大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绿色发展、重点项目的支持保障力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就业、促内需。预计下半年保持总量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充分发挥结构工具直达精准优点,支持实体经济恢复。
上一篇:两部门联合宣布:原油超130美元将暂不上调国内油价
下一篇:人民币在全球外储中占比再创新高 美元占比同比下滑
首页净值产品动态

业内动态

返回→
企业要闻 精品研究 业内动态

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融资支持 国常会释放3000亿红利

日 期:2022-07-01 09:16
  6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发挥引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
 
  不超发货币是否意味着政策转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都有哪些,又将如何发力?
 
  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筹资3000亿元
 
  对于国常会提出的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政策性金融工具可以简单理解为央行向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放的定向支持资金,这些资金将通过我国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向相关主体发放,专项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开发性项目,具有公共性、定向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对第一财经表示,所谓公共性既指,资金的最终使用对象是重大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项目;定向性是指资金的申请和发放都是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来进行,且主要用于特定项目,具有专款专用特点,不会产生货币再创造,确保了资金的精准滴灌;长期性是指该资金的期限较长,至少3年以上,这主要是为了匹配重大项目的建设周期。
 
  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稳住经济大盘、稳就业保民生有效助力。
 
  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贴息。
 
  “考虑到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由资本金、金融债券、财政担保债券等构成,预计特别金融债将成为政策性金融工具的重要选项。”李佩珈说。
 
  6月1日,国常会还曾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货币政策方面,国常会突出强调了此举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发挥引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
 
  “不超发货币并不意味着政策转向,目前国内经济处于恢复重要阶段,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宽松格局,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利支持。”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表示。
 
  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指出,统筹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今年以来,央行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相继出台了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4月以来上述结构性工具相继落地,而近期未有增量政策落地。在疫情冲击余波仍在、总量货币政策掣肘背景下,预计后续央行将继续运用定向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对疫情受困主体提供重点支持,并且有可能对各项再贷款工具进行增发。
 
  明明认为,后续货币政策的重心将进一步落在存量的一揽子宽信用政策落地生效上,叠加财政政策持续发力,预计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宽信用效果显现和基本面修复趋势下偏弱运行。
 
  周茂华认为,稳健货币政策有望保持适度宽松,注重信贷结构优化,加大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绿色发展、重点项目的支持保障力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就业、促内需。预计下半年保持总量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充分发挥结构工具直达精准优点,支持实体经济恢复。

客服热线:

400-882-7178/027-82666388

鄂ICP备16012703号-1